駒歌 (四度公演)

卓賢是BEYOND,是家駒的歌迷。家駒在日本意外離去時,他只有十七歲。當年的他,向家駒承諾要繼承他的志願,令娛樂圈變成真正的樂壇。

他一直自信可改變未來,但當他加入了樂壇,成為新一代唱作人後,才發現原來要達到理想不太易。面對現實與理想,卓賢是未看清心意屬哪邊,還是在迷迷糊中失了去向?這刻的他,看似與別人築起隔膜,就連他的死黨鼓佬(古佬),也覺 得他面對抉揀背棄了初衷。

鼓佬是一名村校老師,面對卓賢背棄了理想,慨嘆從回憶中找不到天真的笑聲,只問一句:舊日的知心好友,何日再會?對於自己的婚姻、女兒,鼓佬卻是無從入手,不知如何處理。

在甜品店中,卓賢鼓佬與舊朋友們重聚,他們每人有各自的理想:開甜品店、成為數學家……卓賢看到一個又一個的心願達成,想起了自己的女友YON,為了達成理想而離他而去,只剩下他獨自面對一切。卓賢心底裡從未告別YON,他腦裡只有她的臉,對於助手YOND所付出的,他似乎從未好好感受到。

卓賢在經理人的壓迫下一直在娛樂圈往前衝,在要背棄理想的千均一髮間,YOND令他明白BEYOND就是超越,卓賢從BEYOND中找到了自己的起點,明白超越的真正意義,可惜……

「我相信在我和每一個熱愛家駒的朋友心中,他是永垂不朽的。希望藉著這個紀念活動,可以讓大家更深入了解他,和我分享他的過去。 」
黃家強

「除了是音樂以外,我想家駒留給我們最重要的,是對生命的激情!相信在這個劇本裡你必定能感受到這團火! 」
張繼聰

「當音樂昇華後變成一種精神,它就能夠超越任何界限,強而有力地薪火相傳。 」
黃志淙

「你或許跟我一樣,對家駒的愛及不上Banky般濃烈,但這都不緊要。因為我們正在見證著一種Fans文化的反轉再反轉。推薦。 」
香港浸會大學社工系講師 邵家臻

「《駒歌》是楊秉基劇場的一個力作。我所以冠以「楊秉基劇場」這一稱謂,是因為近幾年來,楊的作品在香港劇壇獨樹一幟。無論是在題材內容、形式、風格、劇團運作和語言處理等方面都別樹一格。我所以說《駒歌》是他最近時期的力作,是因為這個作品所揭示的主題,集中體現了他對劇場藝術的理解和所持的態度。 」
兩屆香港舞台劇獎最佳導演 李銘森